首页|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扫码查看
为明确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自青海省3个地理单元7个地区的35株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12对引物共扩增出54条清晰可识别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48条,占比88.8%.居群水平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16-0.6051、0.6533-0.8436,青海7个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值平均为0.059、0.137,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栖息地生境碎片化严重.UPGMA聚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9-0.85之间,相似系数0.526水平下可将35个菌株划分为3个支系,与PCoA主成分分析、Mantel检验结果和STRUCTURE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存在着南北和东西隔离模式.阿尼玛卿山为南北隔离模式,隔离了青南地区与青北(海东,海北)地区基因交流;而达坂山为西北与东隔离模式,隔离了东(海东)与西北(海北)地区基因交流.STRUCTURE遗传结构推测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居群来自于3个祖先亚群,并且94%遗传变异由居群内造成.青海野生羊肚菌居群内基因型丰富,但遗传多样性水平低,栖息地生境破碎化严重.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wild esculenta clade (yellow morels) of Morchella spp.in Qinghai

孟清、谢占玲、蒋宏忱、徐鸿雁、郭璟、李艳艳、王翠、虎智红、严尚金、刘惠琳

展开 >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羊肚菌 黄色类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生境破碎化

2021-HZ-802

2021

菌物学报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菌物学会

菌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87
ISSN:1672-6472
年,卷(期):2021.40(6)
  • 5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