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高寒草地AM真菌分布及其对近自然恢复的生态作用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AM真菌分布及其对近自然恢复的生态作用

扫码查看
超载过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导致大部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呈现持续退化态势.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致使地上植物群落逐渐发生更替,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改变.本文旨在探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分布特征、对近自然恢复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中已报道4目14属61种AM真菌,约占己知AM真菌物种的20%.高寒草地禾本科植物根围AM真菌物种丰度最高,而莎草科植物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3种高寒草地植被类型中,高寒草原AM真菌丰度最高(33种),山地灌丛草原次之(32种),高寒草甸最低(22种).高寒草原以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和闪亮和平囊霉Pacispora scintillans为优势种,山地灌丛草原以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优势种,高寒草甸以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闪亮和平囊霉P.scintilla(ns为优势种.高寒草地土著AM真菌与植物构建的菌根网络可以通过调节营养元素吸收、分配,促进植物建植和生长;但是毒杂草入侵可以改变土著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菌根网络,限制本地植被的实际生态位扩张.退化高寒草地中,AM真菌群落具有高的环境适应性和恢复力,其不仅调控地上植物群落建植和多样性,同时AM真菌建植也增加了代谢产物-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产生,进而协同改善地下土壤微生态系统,为退化高寒草地早期植被恢复塑造土壤生境.因此,AM真菌在退化高寒草地近自然恢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role in close-to-nature restor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Tibetan Plateau alpine grassland

温杨雪、赵博、罗巧玉、贾云龙、冯涛、王强

展开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甘肃兰州730020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青海西宁810008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菌根网络 植被恢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项目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321013332020-ZJ-Y4020CX4ZA030

2021

菌物学报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菌物学会

菌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87
ISSN:1672-6472
年,卷(期):2021.40(10)
  • 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