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鄱阳湖中部及北部分布着若干沙山.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这些沙山为风成堆积的产物.通过野外调研发现鄱阳湖湖滨沙山的中上部存在具有水成沉积构造的砂层或粉砂层.选取了鄱阳湖北部湖口县沙洲村一处条带状层理的砂层作为研究对象.整个条带状砂层厚度超过20 cm,其平均吴淞高程约为40 m.剖面中黄色与红色砂层交替发育,每个砂层单元厚约数厘米,总体上黄色砂层比红色砂层略厚.从黄色砂层(HGDS-Y)和红色砂层(HGDS-R)各采集了 一个粒度分析样品,并在该条带状砂层中采集一个光释光样品(HGDS-OSL-1)进行测年分析.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HGDS-Y的频率分布曲线表现为一个明显的主峰和一个不明显的次峰,而HGDS-R红砂的频率分布曲线表现明显的双峰曲线特征,该特征不符合典型风成沉积物的粒度分布;2)HGDS-Y和HGDS-R的概率累积曲线均呈现为八段式,而典型的风成沉积物一般为二段式或三段式;3)利用萨胡判别公式计算Y值,YHGDS-Y=0.22,YHGDS-R=15.44;2个样品的Y值显示此次研究的砂层为水成堆积的产物.在对光释光样品(HGDS-OSL-1)分析时,一方面对石英颗粒和钾长石颗粒光释光信号的回零情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分析该样品的光释光年代.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1)石英样品的光释光信号以快组分为主,但是石英等效剂量(De)分布较为离散,离散度值为~27.3%;采用多步升温红外激发法测试钾长石时,激发温度50℃~250℃区间未发现等效剂量坪区.以上结果显示石英和钾长石在搬运过程中,有部分颗粒晒退不完全,这与典型风成颗粒曝光时间长、晒退完全的特性不一致;2)石英最小年龄模型年代为36.2±4.8 ka,表明该条带状砂层为MIS3个阶段的产物.该条带状砂层吴淞高程虽然高于建国以来鄱阳湖最高水位(22.63 m),但基于本研究的粒度和光释光分析结果,认为其可能并非风成堆积,而是水成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