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文学终结论——以保罗·利科为中心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文学终结论——以保罗·利科为中心

扫码查看
20世纪下半叶,媒介变迁冲击了文学形式,理论与现实的复杂交织促成了文学终结论的诞生.到了21世纪,人工智能介入写作,引发了创作主体性的真正危机.在这样的语境下,保罗·利科对文学终结论的阐述,为捍卫文学的合法存在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悬置了创作主体的位置,把文学的具体变化归于叙事的情节编排与三重摹仿活动的相互交织,主体在情节与行动的一致性中认识与理解自我.深层意义与表层结构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风格与形式,相似风格的分类构成文学史书写,伴随着形式和风格彻底被颠覆而失去效力,这种是传统文学史叙事的终结,并非文学的终结.利科通过更新情节、摹仿和行动等概念的含义,一方面恢复了文学的本质,另一方面塑造了新的传统,形成了真正的文学史,使文学产生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利科扬弃了法国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观念,缓和了媒介取代叙事、人工智能取代主体的趋势,重新把文学和人置于积极的动态的关系中.

庄懿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人工智能 媒介 文学终结 主体 叙事

2024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社会科学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38
ISSN:1004-518X
年,卷(期):2024.44(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