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质生产力测度:理论依据、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

新质生产力测度:理论依据、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

扫码查看
探索新质生产力测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事关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可以监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理论上深入分析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创造的财富范围、创造财富能力的测度、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和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测度的框架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新质生产力测度的指标体系,根据2014年至2022年全国层面的数据,计算出我国新质生产力总指数及各维度的分指数.研究发现:2015年传统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开始进入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总指数及各维度的分指数持续大幅上升,新质生产力总指数、生产力三要素的实际生产能力指数、劳动者指数、劳动资料指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467.91%、2670.15%、133.23%、1887.63%;无论是潜在生产力之间,还是潜在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之间,协调发展程度都越来越高.应加快构建国际认可的新质生产力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精神财富纳入官方核算范围,需要缩小贫富差距,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与优化组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郭春娜、于法稳、孙咏

展开 >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新质生产力测度 指标体系 潜在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

2024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社会科学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38
ISSN:1004-518X
年,卷(期):2024.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