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描述对比国外三种生成课程的实践模式,发现三者都强调儿童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个体、注重课程的动态性与师幼共建课程、关注教师角色的多样性.而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实践重心亦有所不同,瑞吉欧课程侧重于社区参与以及儿童的表达与创造能力;美国加州生成课程强调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教师围绕儿童兴趣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而澳大利亚幼儿园课程则更倾向培养儿童的归属感,提供自然生态的环境与材料.进而结合我国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际,提出牢牢把握生成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师生成课程的意识与能力、探寻适宜我国生成课程的实践模式,以期进一步帮助幼儿教师理解与实践生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