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育融合"视域下"通专之辩"再审视

"五育融合"视域下"通专之辩"再审视

扫码查看
教育界长期存在"通专之辩"并非通才与专才本身存在优劣之分,也并非单纯由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的时代人才需求差异,而是因为教育界自身的"培养霸权"造就了"通专对立"的表象,违背了人才成长的生物学规律,影响了社会用人需要和个人发展意愿的良性对接.化解"通专之辩"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在"五育融合"的根本目标指引下,把成为专才或通才的选择权力交给学生,按照系统观念深化教育整体性改革,通过在基础教育阶段补充专业启蒙教育短板和在高等教育阶段提升专业觉醒教育水平加速"通专融合".

张勇

展开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100048)

通专之辩 通专融合 五育融合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JG2309

2024

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教育学会

教育评论

CHSSCD
影响因子:0.712
ISSN:1004-1109
年,卷(期):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