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水池设计时对池壁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

论水池设计时对池壁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

扫码查看
对于水池结构,其主要功能除须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须要达到在其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抗渗标准。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池壁构件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混凝土内出现微裂缝。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不规则且不连贯,在荷载或应力作用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开裂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的选取与配合比的选择不当、施工方法和措施有误、建筑物所处的条件影响以及结构不合理等。混凝土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干燥收缩、不均匀沉降、结构应力集中等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是各种因素多重作用引起混凝土开裂。宽度小于或等于0.05mm的裂缝通常对使用无大的危害,叫做无害裂缝,而结构物的有害裂缝不仅会降低力学性能和承载力,而且直接影响结构耐久性,缩短使用寿命。水池池壁受侧压力相对较大,结构构件所产生的位移也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裂缝,随着裂缝的发展不仅会降低构件的承载力更会大大降低构件的抗渗性能进而影响水池的使用功能。国内外对裂缝宽度都有相应的规定,如我国的CCES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允许裂缝宽度就明确规定干湿交替和冻融环境下的一般构件为0.2mm;水中和土中环境下为0.3mm。在水池设计中一般以0.2mm作为限值采取较为妥善的抗裂措施。

张若谷

展开 >

新疆城乡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结构受力裂缝,设计控制措施,施工控制措施,裂缝后处理措施

2018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影响因子:0.156
ISSN:
年,卷(期):2018.(7)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