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20世纪20年代"国语"诗论建构及其缺失
20世纪20年代"国语"诗论建构及其缺失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国语"概念在新诗领域的引入为白话诗诗学理论构建提供了言说角度和思维方式。胡适作为中国现代白话诗的较早实验者,以"国语"为基点建立起中国新诗诗学理论初始模型,并引领了一众诗论者从"白话""自由""平民""写实"等角度思考诗论建设。初期"国语"诗论的模式化构建引起了一些批评和不满。一些诗人及评论家意识到以"国语"构建新诗理论的局限和缺失,这为日后重新阐释"国语",引导新诗理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邬非非
展开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关键词:
"国语"
新诗理论
体系建构
缺失
出版年:
2024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
0.242
ISSN:
1673-1395
年,卷(期):
2024.
4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