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氟虫脲对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氟虫脲对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了探讨氟虫脲可能的作用靶标及毒性机制,本研究以重要农业害虫东亚飞蝗Locgsta migratoria rnanilensis(Meyen)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为材料,采用简并引物扩增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OcCHSl)的部分cDNA序列;以氟虫脲浸渍法处理2龄中期中华稻蝗及1,2和3龄东亚飞蝗若虫为处理组,丙酮处理为对照组,使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氟虫脲对蜱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的OcCHSl部分cDNA序列,其长度为312 bp,编码10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HM214491,与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LmCHSl)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度达95%.RT-PCR结果显示,处理组几丁质合成酶1扩增带均强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华稻蝗2龄中期若虫OcCHSl mRNA表达提高了1.02倍,东亚飞蝗1,2,3龄若虫LmCHSl mRNA表达分别提高了34%,82%和89%,差异显著(P<0.05).分析基因表达提高的原因是几丁质合成受阻后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代偿性增加,由此推测几丁质合成酶可能是氟虫脲作用的靶标之一.
Effects of flufenoxuron on the expression of chitin synthase gene in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Orthoptera: Acrididae) and Oxya chinensis (Thunberg) (Orthoptera: Oedipodidae)

刘晓健、杨美玲、张建琴、马恩波、张建珍

展开 >

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原030006

东亚飞蝗 中华稻蝗 几丁质合成酶 氟虫脲 基因表达 作用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留学基金(2009)山西省青年基金

309704102007021030

2010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56
ISSN:0454-6296
年,卷(期):2010.53(9)
  • 7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