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来优化断足再生

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来优化断足再生

Optimatization of leg regeneration of Blattella germanica(Blattaria:Blattidae)by autotomy

扫码查看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自体切除这一现象在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生的位点,探究自体切除与德国小蠊足再生的关系,为昆虫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6龄的健康德国小蠊若虫,于右后足的跗节近体端第1节、跗节近体端第2节、跗节与胫节交接处、胫节远体端的1/3,1/2和2/3处、胫节与腿节交接处、腿节1/2处、腿节与转节交接处、转节与基节交接处以及基节基部共11处分别进行断足处理,每日定时对处理的德国小蠊若虫进行观察,记录是否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蜕皮后是否再生等.以未断足的左后足长度为对照,分析比较德国小蠊自体切除与未自体切除再生足的差异,分析自体切除与断足再生的关系.[结果]在德国小蠊若虫11处断足部位中均观察到2个自体切除位点,于胫节不同部位、胫节与腿节交接处和1/2腿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转节末端;于跗节近体端第1和2节处截断的处理自体切除发生在胫节末端;而其他部位断足处理则未曾出现自体切除现象;自体切除位点与断足部位有关,但不受若虫龄期的影响.自体切除发生位点相同的不同断足部位中,同一龄期内,断足程度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呈正相关;当断足部位相同时,龄期大小与自体切除发生概率呈负相关.自体切除不影响再生与否,但会改变再生的位置.若在转节末端或胫节末端发生自体切除,在基节和转节内再生出完整的新足,或在胫节末端再生跗节;若不发生自体切除,于断足的部位发生再生.同时,二者再生后的足相对于正常足,发生自体切除的个体其再生足在长度上显著长于未发生自体切除的个体,该现象于胫节与腿节交接处以及胫节远体端2/3断足时最为明显,经过自体切除再生的足比例更加协调且感受器长度更长.[结论]德国小蠊通过自体切除优化断足的再生,存在两个自体切除位点,分别在转节末端和胫节末端,且在这两个自体切除位点处再生能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断足时会在自体切除和保留肢体之间面临着权衡:当肢体自体切除能够优化再生足的长度和感受器完整性时,虫体偏向选择发生自体切除;自体切除不能优化再生时,德国小蠊偏向选择不发生自体切除.

赵方明、龙心怡、温叶杰、任充华、李胜、彭红元

展开 >

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喀什844000

韶关学院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韶关512000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梅州市华师昆虫发育生物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梅园研发中心,梅州514779

展开 >

德国小蠊 断足 自体切除 再生 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韶关市科技项目韶关学院重点科研项目

320705002021B15150200442020A15150112672021020201102017KZDXM0772018SN050SZ2017KJ03

2023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56
ISSN:0454-6296
年,卷(期):2023.66(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