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的鉴定及其对豆蚜的生物防治潜力

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的鉴定及其对豆蚜的生物防治潜力

Identification of 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 and its biocontrol potential against Aphis craccivora(Hemiptera:Aphididae)

扫码查看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HK-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独改变培养基、pH、碳源和氮源来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悬浮液对豆蚜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LT50);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农药对该菌株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结果]经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菌株HK-1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生物学特 性研 究结果表明,L.araneicola HK-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的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状态均较其他培养基上的表现好;pH 9.0时生长速率最快,pH 6.0和7.0时产孢最多,pH 6.0时孢子萌发最好;碳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最适碳源为山梨醇和麦芽糖,孢子萌发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葡萄糖;氮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产孢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室内毒力测定发现,1×108孢子/mL L.araneicola HK-1悬浮液处理豆蚜成蚜6 d内累计死亡率为61.67%;其对豆蚜成蚜的LT50值为3.35 d,且LT50值随着所测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啶虫脒乳油、10%烯啶虫胺乳油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L.araneicola HK-1的EC50值分别为32.01,3 250.46和164.02 μg/mL.[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蚧菌L.araneicola HK-1对豆蚜成蚜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刘盛科、陈聪玲、沈钰莹、李金花、谭志琼、靳鹏飞

展开 >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口 570228

蜡蚧菌 豆蚜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化学农药

海南省青年科技英才创新计划海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QCXM2019032019RC16331960552Hnky2023-8

2023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56
ISSN:0454-6296
年,卷(期):2023.66(4)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