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白蜡虫蜡腺结构特征及其泌蜡的生态适应性

白蜡虫蜡腺结构特征及其泌蜡的生态适应性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ax glands on Ericerus pela(Hemiptera:Coccidae)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its wax secretion

扫码查看
[目的]观察性二型性的白蜡虫Ericerus pela的蜡腺结构特征,探究其泌蜡对雌雄虫生态适应性的意义.[方法]在野外调查各发育阶段白蜡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泌蜡特征;在实验室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蜡虫蜡腺结构及其分泌蜡丝的形态;通过石蜡切片分析雌雄虫表皮厚度;通过转录组数据结合白蜡虫泌蜡及表皮增厚的规律分析雌雄虫泌蜡量和几丁质合成的差异.[结果]在白蜡虫体表共发现6种蜡腺,其中四格腺为1龄雄若虫特有,十格腺为雌成虫特有,2龄雄若虫全身布满管腺这一白蜡虫的主要雄性产蜡器官,表皮五格腺、刺腺和肛门腺是各龄期所共有.雄虫有更多的蜡腺种类和数目,雌若虫的表皮厚度比雄若虫的厚将近35%.蜡酯合成关键酶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基因far在雄成虫中表达量更高,几丁质合成关键酶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基因cs在雌成虫中表达量更高.[结论]白蜡虫雌雄虫泌蜡差异显著,两性蜡腺的种类和数量与其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对策相关.雄虫具有避光的生态习性,主要通过分泌一层蜡丝覆盖身体,保护雄虫在蜡被下完成变态过程.雌虫喜光,泌蜡少,通过增加表皮厚度的方式来适应环境,雌虫泌蜡是为了保证呼吸通畅,防止排泄的蜜露反流和微生物入侵,保护卵不被捕食,避免卵块粘连和减缓外力对卵的冲击.

Ericerus pelawax glandswax secretionsexual dimorphismecological significance

亓倩、李斌、吕品、陈航、陈晓鸣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33

白蜡虫 蜡腺 泌蜡 性二型性 生态学意义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项目

CAFYBB2019SZ005

2023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56
ISSN:0454-6296
年,卷(期):2023.66(5)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