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翅绢丝野螟求偶及交配的行为节律

黄翅绢丝野螟求偶及交配的行为节律

扫码查看
[目的]探明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的求偶及交配行为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提取鉴定、两性通讯机制和群集诱杀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黄翅绢丝野螟的雌、雄蛹性比,测定成虫在光期和暗期的羽化率,观察其求偶和交配行为;利用等比配对试验测定寄主(菠萝蜜)、成虫日龄和暗期时段对交配率、交配时长和交配次数的影响.[结果]黄翅绢丝野螟雌、雄蛹平均性比为1.06:1,雌蛹占比显著大于雄蛹占比.黄翅绢丝野螟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于光暗转换期的前、后2 h,交配仅发生于暗期,寄主(菠萝蜜)的存在对该虫交配有促进作用,有果组交配率为93.33%±2.89%,显著高于无果组(71.67%士14.43%);有果组和无果组交配日龄分别为3-5日龄和3-7日龄;有果组3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53.33%±11.55%,显著高于无果组(31.67%± 5.77%),两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有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进入暗期的0-2 h,其中暗期0-0.5 h为交配高峰期,较无果组提前,交配率为36.67%±17.56%;无果组交配时段主要集中在暗期的0-3.5 h,其中暗期1.0-1.5 h为交配高峰期,交配率为16.67%±11.55%.黄翅绢丝野螟雌成虫最多交配2次,雄成虫最多交配4次,但雌、雄成虫的交配比例随交配次数增加而递减;首次交配时间越早其多次交配概率越高,首次交配发生于3日龄的雌、雄成虫分别可进行2次和4次交配,首次交配发生于5日龄后的雌、雄成虫均无多次交配行为.[结论]黄翅绢丝野螟可进行多次交配,寄主菠萝蜜对其交配有促进作用,该虫交配行为具节律性,仅在暗期发生交配,交配高峰期为3-4日龄、大多发生在暗期的0-2 h内.
Behaviour rhythm of courtship and mating in Glyphodes caesalis(Lepidoptera:Pyralidae)

Glyphodes caesalissex ratioeclosioncourtship behaviormating

钟瑶凤、查学宗、王政、朱恩杭、张绍华、吴刚、林先武、季恒青、孟倩倩

展开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省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万宁 571533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 570228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重庆市首批公共卫生重点学科(专科),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

黄翅绢丝野螟 性比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海南省科技专项海南省科技专项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木本粮食种质资源分库项目202热科院揭榜挂帅项目云南省谭乐和专家工作站项目

ZDYF2022XDNY202ZDYF2023XDNY035NTPGRC2022-0181630142022001202205AF150037

2023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56
ISSN:0454-6296
年,卷(期):2023.66(8)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