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类型,同时也是一些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草原的突出问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产能力不协调,草原退化迅速扩大。草畜平衡制度是国家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而实行的一项战略性政策,从根本上扭转草原生态退化的局面,促进草原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退化状况及原因分析,分别对草原时空异质性对产草量测定的影响、牧民对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反映及见解、政府制定的草畜平衡管理载畜量标准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草畜平衡管理政策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完善草畜平衡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进行合理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草原旅游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意义以及草原旅游开发类型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