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我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民居室内结构的演变
我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民居室内结构的演变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先民从旧石器时代的天然穴居过渡到新石器时期,开始改造自然,建筑以供居住的区域,进行定居生活,各个阶段的房屋室内结构各有不同,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距今8000年左右,西北地区的房址均是小单间,室内尚未出现分区;距今6700~5900年,房址开始出现功能分区,室内固定有可供炊事的灶址,或有套间、可供睡卧的土床、储存东西的窖穴;距今5900~5000年,房址开始出现了具有公共空间功能的五边形房址;距今5000~4000年,窑洞式建筑普遍流行,房屋由门厅、主室、院落组成.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邓敏
展开 >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1331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新石器时代
室内结构
出版年:
2019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
0.224
ISSN:
1008-9640
年,卷(期):
2019.
39
(9)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