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从斯坦纳阐释学角度论登特杨译《水浒传》中译者的主体性
从斯坦纳阐释学角度论登特杨译《水浒传》中译者的主体性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随着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形成,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从各种崭新的视角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其中阐释学作为一门对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科学,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深化了人们对译者的认识.本文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观点,依照"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对登特杨父子《水浒传》译本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水浒传》英译过程中译者由于历史、文化、个体意识差异对译文产生的不同理解,从系统地论证了译者主体性与创造性在《水浒传》英译过程中的体现.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贾婷
展开 >
作者单位: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关键词:
《水浒传》
斯坦纳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出版年:
2017
科技展望
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
科技展望
ISSN:
1672-8289
年,卷(期):
2017.
27
(29)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