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止争"到"货殖":大国铸造的长城商贸法制度因素解释

从"止争"到"货殖":大国铸造的长城商贸法制度因素解释

扫码查看
古代中华文明暨长城文明的辐射区域内,中国古人在道法自然中参悟天地人三才之道,400mm等降水量线浑然天成,成为农耕与游牧之间的无形之边,长城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围绕这条"无形之边"发生过的无数"定纷止争""此消彼长"的具象化.长城的"止争"功能使得400mm等降水量线两侧的部族,只能通过彼此都能接受的对价以"非攻"的形式交换彼此的资源,即将长城两侧的资源禀赋差异转化为"止争"和"非攻"制度意义上的常态贸易;常态贸易需求孕育了从事商贸的部族出现,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长城沿线的地理空间.大规模的常态贸易、人口聚集和城市的出现,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褪色,长城所构造的公共物品意义愈加凸显.长城商贸法制度因素不仅体现为"止争",还包括政府参与调控商贸活动实现"货殖"治理目标等更广泛的公共物品,从而使得在古代中华文明辐射区域内形成多种生产力、多种生产方式、多元民族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

赵忠龙、张涵芸

展开 >

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长城 止争 非攻 货殖 大国铸造

2024

克拉玛依学刊
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员会党校

克拉玛依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0.155
ISSN:2095-0829
年,卷(期):20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