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历史演进的学理探析——从"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历史演进的学理探析——从"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是其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的聚焦点,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石.从理论内涵看,质量因素、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三维.面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时代主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指出必须清醒认识落后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以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解放科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阶段新问题新矛盾,习近平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明确了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发展路径.从对"落后生产力"实际的深刻认识到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的战略举措,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动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以质量变革、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助推生产力结构性转变这一关键点上,习近平"新质生产力"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第一生产力"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彭双贞
展开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杭州310058)
关键词:
第一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质量因素
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23CZX007
出版年:
2024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58
ISSN:
1002-1493
年,卷(期):
2024.
(3)
参考文献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