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指数的影响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指数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分析播期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能力的调控效应,本试验以华成3366为材料,设置正常播期和晚播两个播期处理,各播期下分别设置225万株/hm2、375万株/hm2、52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株高及基部节间形态学指标、力学特征、化学成分、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播期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基部节间直径和节间干重的减少,从而导致茎粗系数和节间充实度的降低.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N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抗折力、针刺力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小麦抗倒伏指数逐渐降低.K素含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晚播可以降低植株高和重心高,有效增强小麦倒伏;同时增加小麦植株茎粗系数和节间充实度.晚播条件下的纤维素、木质素、K素含量都显著高于正常播期.相关分析表明抗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干重、节间直径、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呈显著正相关,与N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条件下小麦可以通过提高基部节间干重、节间直径,增加基部节间K素含量、薄壁组织,降低基部节间N素含量来增强其抗倒性能.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Sowing Date on Characteristics of Basal Internod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in Wheat

袁雅妮、闫素辉、刘良柏、王平信、邵庆勤、张从宇、李文阳

展开 >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小麦 播期 种植密度 基部节间 抗倒能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自然科学基金安徽自然科学基金

2016YFD03004082017YFD03013011408085MC481408085QC54

2021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0.343
ISSN:1672-6634
年,卷(期):2021.34(4)
  • 8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