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无创高频通气与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比较

无创高频通气与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比较

扫码查看
目的 比较无创高频通气(NIHFV)与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撤机后不同无创呼吸支持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予以NIHFV治疗的患者为NIHFV组,予以NIPPV治疗的患者为NIPPV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呼吸力学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rs)、呼吸指数(RI)、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La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时,两组PaO2均提高,且NIHFV组高于NIPPV组;而PaCO2、Lac均降低,且NIHFV组低于NIPPV组(P<0。05)。治疗前,两组Crs、RI、PA-a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时,两组Crs均提高,且NIHFV组高于NIPPV组;而RI、PA-aO2均下降,且两组比较,NIHFV组低于NIPPV组(P<0。05)。NIHFV组并发症发生率(8。33%,5/60)与NIPPV组(6。67%,4/6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中,相较于NIPPV,NIHFV更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

庄方莉、黄晓展、刘永兴

展开 >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461000

无创高频通气 无创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支持

2024

临床医学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临床医学

影响因子:0.906
ISSN:1003-3548
年,卷(期):2024.44(4)
  • 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