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脉隆与新活素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心脉隆与新活素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扫码查看
目的 比较心脉隆与新活素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心脉隆组28例,新活素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洋地黄等];心脉隆组则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采用300 mg心脉隆和生理氯化钠溶液静脉给药,2次/d,连续给药1周;新活素组则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新活素,其初始给药量为1。5 µg/kg,之后给药量按照0。075 µg/(kg·min)静脉给药,连续给药1周。比较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心脏超声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三组患者入院24 h内及用药1周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由于心衰发作而再次入院率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脉隆组与新活素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后,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和心脉隆组患者经过治疗,其NT-pro BNP下降≥30%的比例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和心脉隆组患者半年内由于心衰再次住院的情况以及病死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脉隆组与新活素组临床效果接近,均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治疗1周后可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T-pro BNP水平及6个月内由于心衰反复住院的比例,这两种药物均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张正伟、郭明明、郭军强

展开 >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

新活素 心脉隆 临床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发作期

2024

临床医学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临床医学

影响因子:0.906
ISSN:1003-3548
年,卷(期):2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