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探讨睾丸附睾病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探讨睾丸附睾病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分析睾丸附睾病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研究病例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睾丸附睾病变患者,给予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包括T1WI及T2WI、T2、WI+FS及T1WI+FS等常规扫描序列,分别为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方位,层厚为2~4 mm,从不同扫描方位图像、不同扫描序对病变大小、部位、信号、形态及其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并对比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74例患者中,精子性肉芽肿6例,附睾囊肿5例,睾丸恶性肿瘤3例,附睾结核4例,纤维假瘤3例,附睾非特异性炎症肿块18例,精索囊肿5例,睾丸扭转出血坏死7例,胚胎性横位肌肉瘤2例,隐睾伴疝囊形成3例,结果显示,核磁共振能准确定位睾丸病变,大部分睾丸附睾病变的核磁共振表现特征性明显.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定位准确,对软组织有极高的辨别力,能清晰显示病变内部周围组织关系及结构成分,对睾丸附睾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和推广.

张翔、王荣洲、潘兆春

展开 >

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00

睾丸附睾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表现 诊断价值

202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ISSN:
年,卷(期):2020.7(9)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