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研究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为确保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存储温度、存储时间、采血部位对血液样品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的影响.结果 静脉血血液标本WBC、PLT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而RBC、Hb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立刻检测与2h后检测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水平无明显差异,4h后检测结果与立刻检测、2h后检测结果相比,WBC、RBC、PL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温及4℃存储的血液标本48h内检测WBC、RBC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而PLT、Hb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血常规检查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血液采集部位、存储温度、存储时间等,因此医院需加强检验科人员关于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培训,严格按规定操作,减少误差,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