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的应用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的应用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发病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D-二聚体水平与发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发病6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小时内D-二聚体水平;根据头CT平扫、头颈动脉成像、灌注成像综合分析责任血管后进行分组,分别为穿通动脉病变组;大脑前、中、后动脉病变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病变组.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受累责任血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溶栓后患者D-二聚体的高低与责任血管大小呈正相关(P<0.05).急性脑梗死溶栓后D-二聚体具体值如下:①穿通动脉病变组:D-二聚体(1.47±0.81)μg/ml;②大脑前、中、后动脉病变组:D-二聚体(3.41±1.29)μg/ml;③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病变组:D-二聚体(12.96±4.49)μg/ml.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检测D-二聚体对判断和预测病变责任血管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对判断可能是大血管病变的患者需采取更积极的介入治疗.

黄雪源、刘娟、姚富万、韦雪松

展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柳州 545100

脑梗死 静脉溶栓 D-二聚体

202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ISSN:
年,卷(期):2020.7(A0)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