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屈光不正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屈光不正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后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自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联合GSL治疗的112 例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 个月的随访结果,将发生屈光不正的47 例患者纳入B组,将未发生屈光不正的65 例患者纳入A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与眼部疾病风险增加相关的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CG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GSL后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及血清脂联素(APN)、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尿酸水平是术后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屈光不正的发生,校准曲线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糖尿病史,高血清CTRP9、CTGF和尿酸水平,以及低APN水平是PACG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GSL后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屈光不正的风险,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风险评估工具。

刘萍萍、张靖东、卞洪俊

展开 >

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摘除 房角分离术 屈光不正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

BK20205870MS2022067

2024

临床军医杂志
解放军沈阳军区卫生人员训练基地

临床军医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465
ISSN:1671-3826
年,卷(期):2024.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