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后现代文化阐释路向的历史唯物主义评判

后现代文化阐释路向的历史唯物主义评判

扫码查看
碎片化、微小化、断裂感是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转向"构成了理解这种思潮的"支援背景"。其中,"符号生产""非物质劳动"和"话语权力"三种阐释路向在后现代文化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后现代文化研究越来越聚焦于文化的内在性,最终使文化自身与其所关涉的劳动、经济、阶级等因素相分离的引信环节。将不平等解释为是知识或自然能力的差异,以文化抵抗的象征性实践来论证现存制度的合理性,其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剥削性去历史化、常态化的自我调节。只有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反思后现代文化的阐释路向,站在社会形态更替的高度重视文化与社会生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关系,才能走出文化问题中的理论迷失,从而牢牢把握文化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根本方法。

张楠楠

展开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后现代文化 符号生产 非物质劳动 话语权力 历史唯物主义

2024

理论视野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理论视野

CSSCICHSSCD
影响因子:0.347
ISSN:1008-1747
年,卷(期):2024.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