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络舆论审判":生成场域、诱发机制及疏导构想——基于结构紧张的分析视阈

"网络舆论审判":生成场域、诱发机制及疏导构想——基于结构紧张的分析视阈

扫码查看
"网络舆论审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网络互动行为,并非权利意识抬升与网络技术更迭下的简易耦合,实则是社会架构更迭中结构性矛盾的网络聚合与生动呈现.透过结构紧张的亲和性视阈,得以发现"网络舆论审判"的生成因由关乎到"宏观结构紧张环境—微观情感动员机制"的交互勾连:一方面,潜隐于我国利益分配、权利诉求、文化环境等界面的结构性紧张及其催生的偏差性社会情感体验,化身为滋养"网络舆论审判"的社会基础场域;另一方面,在道义驰援、戏谑隐喻以及风险共担等情感动员实践下,被牵引而出的"网络舆论审判"恰适地扮演着助力网民输出朴素道德观念、聚合权益诉求以及缓释不确定性焦虑的时代公器,却也屡屡反向牵引出激荡网络社会稳定秩序的风险变量.于步入深化改革阶段、谋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社会而言,"网络舆论审判"难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消散.唯有将潜藏其中的民意诉求、社会惯习等元素予以充分发掘与悉心关照,方可能以疏代堵地寻访到破局良策,实现社会结构张力的调和以及网络社会良性秩序的维系.

赵时雨、张广利

展开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网络舆论审判 结构紧张 网络社会 高质量发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6ZDA08321BSH041

2022

理论月刊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理论月刊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65
ISSN:1004-0544
年,卷(期):2022.(4)
  • 2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