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自律到参与——艺术"介入性"的理论演变

从自律到参与——艺术"介入性"的理论演变

扫码查看
近年来,强调公众参与的"社会介入性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界方兴未艾,但其作品常表现为非物质性的社会活动,遭到了诸多质疑.现当代西方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为艺术的"介入性"提供了美学线索.在康德、黑格尔关于自律、他律的论述基础上,阿多诺、伯林特开辟了有关"介入"与"参与"的美学话题.博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和朗西埃的"岐感美学"则为介入性艺术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前者催生了凯斯特的"对话"和"协作"理念,后者使毕晓普建构了完整的"参与式艺术"理论体系.经过两个世纪的理论演变,艺术对社会的介入已获得了美学上的合理性,并成为21世纪的新浪潮.

孙炜炜

展开 >

湖北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湖北武汉100083

社会介入性艺术 参与式艺术 艺术自律 艺术他律

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特别人才培养项目

2022

理论月刊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理论月刊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65
ISSN:1004-0544
年,卷(期):2022.(8)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