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20世纪30年代旅欧游记中的"自我"与"他者"
20世纪30年代旅欧游记中的"自我"与"他者"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20世纪30年代的旅欧游记展现了该时期游记作家身份的双重性与内在张力.在异域文化时空中,这种双重性一方面体现在自我对他者的部分肯定与接纳,反映出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忧思;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对他者的警惕与剖析,折射出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审慎批评与理性反思.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这种复杂的身份认同既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旅欧作家的群体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者的边界,颠覆了欧洲旅行书写的权力关系.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蔡金秋
展开 >
作者单位: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关键词:
旅欧游记
自我
他者
身份认同
基金:
宿迁学院校级青年基金(2023)
项目编号:
2023XQ-NA12
出版年:
2024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
0.234
ISSN:
1672-5646
年,卷(期):
2024.
133
(3)
参考文献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