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6年河南省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2016年河南省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扫码查看
基于Himawari-8卫星资料、雷达监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5日河南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触发条件及对流系统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华北冷涡背景下,高空冷平流配合低层暖脊发展、对流有效位能值激增,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条件,地面辐合线、冷池是触发机制.河南省西南部位于高能区、不同温湿性质气团交绥区,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中层以下干绝热递减率为风雹天气提供了可能;河南省中部、河南省南部位于大气可降水量大值区,深厚的湿层、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有利于产生强降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作用导致豫西南上升运动强盛,雷暴高压产生的变压风增强了动力抬升,中小尺度动力辐合促使强对流回波发展.风雹天气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前侧云顶亮温梯度大值区,强降水出现在云顶亮温低值中心附近.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强回波悬垂、三体散射与快速移动的弓形回波、阵风锋和后侧入流急流对提前预警冰雹、雷暴大风有很好的指示意义.925 hPa 12 h显著增温区、对流有效位能高值区和冷池出流与暖空气交绥区是强对流发展的潜势区,湿球温度0℃层高度与冰雹关系密切.
Causes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n extensive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2016 in He'nan province

崔丽曼、苏爱芳、张宇星、王春晓、王迪

展开 >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

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

河南省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3

中尺度对流系统 触发机制 弓形回波 后侧入流急流 冷池

2016年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CMA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子项目河南省强对流预报专家团队共同资助

162102310056YBGJXM2018-02

2020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1.433
ISSN:1673-503X
年,卷(期):2020.36(2)
  • 1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