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65—2014年黑龙江省洪涝灾害时空演变特征

1965—2014年黑龙江省洪涝灾害时空演变特征

扫码查看
基于1965—2014年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区域洪涝指数、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得出洪涝等级(轻涝、中涝、重涝),分析近50年黑龙江省不同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黑龙江省发生区域性轻度、中度和重度洪涝灾害分别为7次、7次和6次,降水倾向率为0.864 mm/a;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不均,发生轻涝104次、中涝74次以及重涝29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区逐年扩大;同时,发生洪涝灾害的站数比差异明显,且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轻涝、中涝和重涝站数比的增幅分别为1.3/10a、1.6/10a和0.85/10a;洪涝灾害高发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10年之后,主洪涝区为鹤岗、伊春、黑河和牡丹江地区,次洪涝区为大兴安岭和大庆地区.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flood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1965 to 2014

许佳琦、周永吉、姜丽霞、曹义娜、郭立峰

展开 >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洪涝灾害 洪涝等级 降水量 Z指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316715762018YFD0300103-1stqx201704共同资助

2020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1.433
ISSN:1673-503X
年,卷(期):2020.36(3)
  • 10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