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江南—华南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位涡诊断分析

中国江南—华南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位涡诊断分析

扫码查看
应用FY-4A卫星红外和水汽云图资料,结合NCEP分析场资料以及地面自动气象站变压、变温、大风及降水资料,计算等熵面位涡,分析2018年3月4日中国江南—华南地区强飑线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持续性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对流单体触发于低层辐合系统,由于雷暴下沉气流与其前方的低层暖湿西南气流形成地面辐合线,并且移入地区的水汽、静力不稳定及垂直风切变条件对强对流风暴的发展均十分有利,使得导致极端对流大风的强对流风暴持续发展.极端大风主要分布在飑线中弓形结构的顶端,落区与亮温梯度和变压梯度相对应,导致变压风增大;飑线的移动与引导气流方向一致,系统走向和低层西南急流接近于垂直,系统移速加快,动量下传效应增强,均是导致极端地面大风的成因.位涡分布表明高位涡的侵入和呈弓形分布的低位涡区的形成具有一定关联,干侵入区与等熵面上高位涡区有着较好的对应,飑线后部的暗区正是干侵入的前沿,高层高位涡的下传是飑线系统持续发展的成因.
Diagnostic analysis of potential vortex of a severe squall line weather process in South China

李文娟、俞小鼎、滕代高、彭霞云、刘汉华

展开 >

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310017

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

极端大风 FY-4A 红外图像 水汽图像 干侵入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CMAYBY2019-0462017C03035

2021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1.433
ISSN:1673-503X
年,卷(期):2021.37(6)
  • 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