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地区一次雾—霾过程能见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青岛地区一次雾—霾过程能见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Vi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fog-haze process in Qingdao

扫码查看
利用2021 年11 月16-20 日青岛、平度、黄岛、胶州站的能见度等气象数据和邻近环境监测站PM2.5浓度及水溶性离子浓度等观测数据,分析了雾—霾过程中能见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 年11 月16-20 日青岛整个雾霾过程大致经历了轻雾→干霾→湿霾→干霾→湿霾→干霾→湿霾→轻雾的转换,地理位置差异导致内陆站点未经历轻雾阶段且霾阶段开始时间较沿海站提前8h.雾、霾过程大气层结稳定且有一定的湿度条件,地面风速≤2 m•s-1,垂直运动速度0.0~0.5 Pa•s-1.偏东风携带的大量水汽、>80%的湿度层变化是干霾、湿霾转化的重要因素.能见度随PM2.5 浓度、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相对湿度增大时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减小,湿霾较干霾阶段PM2.5浓度升高14.1%,能见度下降47.4%,霾转化为雾后能见度降低7.6%.在干霾阶段能见度的变化主要受PM2.5浓度的影响;在湿霾阶段能见度受PM2.5 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在雾阶段能见度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霾阶段SNA(SO2-4、NO-3、NH4+)浓度、SOR(硫氧化率)、颗粒物中液态水含量随污染等级升高逐渐增加而能见度逐渐降低.从后向轨迹分析可以看出,霾期间气团从内陆起源经江苏、河南等地到达青岛污染程度深,雾期间气团经沿海地区到达青岛湿度大、污染程度小.

Fog and HazeRelative humidityPM2.5Water-soluble ion

吕文丽、时晓曚、张凯

展开 >

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31

青岛市气象局,山东青岛 26600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雾霾 相对湿度 PM2.5 水溶性离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环渤海区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基金山东省气象局引导类项目青岛市气象局海洋气象研发重点项目

2021YFC3090200QYXM2021102021SDYD202019qdqxz02

2023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1.433
ISSN:1673-503X
年,卷(期):2023.39(3)
  •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