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风云静止卫星的飞机增雨云物理响应

基于风云静止卫星的飞机增雨云物理响应

Cloud physical response of aircraft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based on FY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扫码查看
利用2016-2019 年9 次飞机增雨作业资料及FY-2E/2G/4A气象静止卫星反演产品,采用HYSPLIT模式确定增雨影响区的方法、卫星反演产品及雷达产品分析方法,分析增雨催化后卫星反演云物理参数的响应,获取增雨催化后云物理特征及演变规律,提高气象卫星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与评估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及效益.结果表明:对于研究中的多数增雨作业,自然变异和人工催化双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 4 项云物理参数在催化结束后 2~3h达到最大变化.对于 9 次飞机增雨作业,云顶温度、云粒子有效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小时降水量在催化结束后 3h的平均变化值分别达到-1.44~2.09℃、-3.73~3.84 μm、-5.47~3.62、-112.59~61.12 mm、-0.06~0.27 mm,半数以上作业云顶温度、小时降水量增加,半数以上作业云粒子有效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减小,个别作业降水量减少.对于不同云体,当液水分布和云系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且不均匀时,增雨催化后产生的云物理变化、降水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自然变异和人工催化共同影响引起的降水变化,目前难以科学完整地剔除二者分别对降水变化的影响.

FY geostationary satellite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seedingCloud physical responseCloud effec-tive radius

沙修竹、宋灿、丁建芳、褚荣浩、王山海

展开 >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0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0

风云静止卫星 增雨催化 云物理响应 云粒子有效半径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

KM201923KM202135KM202327KP202329WMC2023IT03232102320013

2023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气象与环境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1.433
ISSN:1673-503X
年,卷(期):2023.39(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