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红砂岩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物多样性特征
红砂岩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物多样性特征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等方法,研究红砂岩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为红砂岩侵蚀区植被恢复先锋植物筛选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试验区高等植物12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共62种,同时提出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物种;裸地自然恢复和湿地松纯林模式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模式,马尾松纯林模式最低.裸地自然恢复模式乔木层多样性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马尾松纯林模式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均最低.
外文标题:
Plant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in Red Sandstone Erosion Area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立存
展开 >
作者单位: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 南昌 330009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红砂岩侵蚀区
治理模式
出版年:
2022
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22.01.009
林业调查规划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西南地区林业信息中心
林业调查规划
CSTPCD
影响因子:
0.45
ISSN:
1671-3168
年,卷(期):
2022.
47
(1)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