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福建光皮桦野生种群遗传变异及其与生境的关系

福建光皮桦野生种群遗传变异及其与生境的关系

扫码查看
采用表型性状测定结合RAPD标记,研究福建境内8个光皮桦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探讨遗传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光皮桦野生种群在DNA和表型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基本一致,即约2/3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3存在于种群间;叶、果序和种子3类性状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063 2,0.070 6和0.069 3,各类性状的形状指数(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比单个性状小;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PPL)、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65.27%,0.246 1和0.362 8.相关分析表明: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经纬度、年均温、年日照时数、海拔及有机质等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各环境因子相关的主要表型性状有叶长宽比、侧脉数、叶基角、种翅宽、种子千粒质量和果序长宽比等;PPL,h和I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相关,与经纬度、年降水量呈负相关;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而与年均温分异显著相关.
Genetic Vari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Betula luminifera in Fuji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abitat

谢一青、黄儒珠、李志真、黄勇、杨宗武

展开 >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州,3500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光皮桦 遗传变异 表型变异 RAPD 生境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专项基金国家林业局南方山地用材林培育重点实验室基金

闽林种[2006]便函57号

2009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2
ISSN:1001-7488
年,卷(期):2009.45(9)
  •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