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凤丹'牡丹不同器官C、N、P和可溶性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凤丹'牡丹不同器官C、N、P和可溶性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一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生)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中C、N、P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1)各器官中C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且C含量随株龄增大而增高;根和茎中N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都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叶片的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花期最高;P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在各器官及不同株龄之间存在差异.2)年周期中各器官的C∶N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株龄效应明显;C∶P在各器官中变化趋势不一,根和茎的C∶P表现为6年生>8年生>4年生,不同株龄叶片的C∶P仅在花期不同(4年生<6年生<8年生),繁殖器官的C∶P表现为4年生<6年生<8年生;年周期中,'凤丹'N∶P逐渐下降,各器官的N∶P均表现为6年生>4年生>8年生,N∶P变化范围为2.71~7.62.3)在休眠期和落叶期,各元素基本上都平均分配到根和茎中,在花期和果熟期,C元素均匀分配到各器官,而N、P元素则较多分配到叶和繁殖器官,株龄对各元素分配动态的影响不一致.4)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以可溶性糖含量表征的源、库强度及源/库比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休眠期)源结构为根和茎,之后(花果期)的源结构是叶片,库结构则包括花或果实、以及根和茎;6年生植株的源强度最大,8年生植株则库强度最大,花期源/库比最高的是6年生植株,果熟期则是4年生植株.[结论]'凤丹'牡丹的化学计量特征和源一库结构关系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动态变化,且明显受株龄的影响;N元素是'凤丹'牡丹生长的限制因子,适当增施N肥可提高产量.
Seasonal Changes of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Soluble Sugar Concentrations in Plant of'Fengdan'(Paeonia ostii) Chronosequence

汪成忠、倪雪艳、朱玮、马菡泽、钱剑林、杨继、胡永红、宋志平

展开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215008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上海200438

上海辰山植物同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602

'凤丹'牡丹 化学计量特征 株龄效应 源-库关系

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苏州市科技局项目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行动计划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JATS[2018]232JATS[2018]235PFGR20180318KJB220011SNG2018052G18240714JC1403902201812808011Y

2019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1.272
ISSN:1001-7488
年,卷(期):2019.55(1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