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晋西黄土区油松和刺槐2种人工林内乔灌优势种的土壤水分利用及水分生态位特征

晋西黄土区油松和刺槐2种人工林内乔灌优势种的土壤水分利用及水分生态位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内上层乔木优势种与下层灌木优势种在不同降雨事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水分生态位变化特征,探究不同量级降雨事件下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与下层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对水分的竞争/互补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降雨前后分别采集上层乔木(油松、刺槐)和下层灌木(黄刺玫、六道木)的木质部,以及0~10、10~20、20~30、30~40、40~60、60~80和80~120 cm土层土壤和大气降雨样品,分析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采用MixSIAR模型计算各层土壤水对植物木质部水的贡献率,应用Levins指数和Levins重叠指数计算水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壤水 δ18 O、乔灌木吸水深度和水分生态位特征均受降雨影响,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12.7和33.4 mm降雨前后,油松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均主要吸收0~80 cm土壤水,雨后二者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远远高于雨前.3.1 mm降雨并未对刺槐和六道木的水分利用产生明显影响.106.6 mm降雨后,刺槐增加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但存在时间滞后,六道木对降雨响应迅速,雨后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增至49.3%~62.5%.上层乔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较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下层灌木的水分生态位宽度随降雨量及雨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发生降雨入渗后可引起油松和黄刺玫以及刺槐和六道木之间生态位重叠度的变化.[结论]除次降3.1 mm事件外,同一林分内上层乔木(油松、刺槐)和下层灌木(黄刺玫、六道木)在不同量级降雨下的水分利用来源及水分生态位特征均存在差异.下层灌木生态位宽度受降雨的影响大于上层乔木,且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宽度存在一定联系.油松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策略,刺槐及其林下灌木六道木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可将深根植物与浅根植物结合栽植,以减少对土壤水分的竞争.
Soil Water Use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Arbor Layer and Shrub Layer in Two Plantations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in Loess Region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杨菲、林毅雁、陈立欣、韩璐、吴应明、喻雅洁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福州 350303

水分利用策略 水分生态位特征 油松 刺槐 黄土高原 MixSIAR

41977149418771522018zx0701005

2022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2
ISSN:1001-7488
年,卷(期):2022.58(6)
  • 2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