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梵净山保护区同域分布5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

梵净山保护区同域分布5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

扫码查看
[目的]深入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雉类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差异,探讨其在同域分布情况下的时间分配模式和共存机制.[方法]于 2017 年 4 月至 2020 年 12 月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在 61 个监测位点对梵净山保护区雉类开展了长期监测,并对 5 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1)监测到的5 种雉类(白颈长尾、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勺鸡)均为昼行性,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型,活动高峰集中在清晨和黄昏时段;2)只有红腹角雉的日活动节律与其他雉类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红腹锦鸡和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受海拔变化的影响;4)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季节性变化中,仅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呈季节性显著差异;5)在有明显雌雄异色的雉类中,雌雄个体在繁殖期的日活动重叠程度都高于非繁殖期,且日活动节律更为相似.[结论]通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种同域分布雉类的日活动节律的研究,发现其日活动节律特征和差异是在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繁殖时间和繁殖策略的影响.
Daily Activity Rhythms of Five Species of Sympatric Pheasants in Fanj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蒙秉顺、王丞、王亚强、樊涵、谢波、冉伟、张明明

展开 >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 贵阳 550025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 张家界 427400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口 554400

贵州省湿地和公益林保护中心 贵阳 550001

展开 >

同域分布 雉类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梵净山保护区

生态环境部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评估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8-02-06-M2019-48黔科合支撑[2019]2842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81-39号

2022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2
ISSN:1001-7488
年,卷(期):2022.58(1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