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典型群落土壤碳氮储量特征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典型群落土壤碳氮储量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典型群落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代时间方法,在重庆市中梁山喀斯特槽谷选取弃耕地(弃耕半年)、草地(5~10年)、灌丛(15~25 年)、灌乔林(30~40年)和乔木林(50~60年)作为一个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 0~10、10~30、30~50、50~7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及碳氮比(C/N)和土壤pH,估算各演替序列下土壤碳氮储量,分析在自然恢复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碳氮含量与储量特征.[结果]植被自然恢复演替显著提高土壤SOC和TN含量与储量(P<0.001),灌乔阶段的土壤SOC和TN含量与储量最高,含量分别为 57.75和 6.31 g·kg-1,储量分别为 87.71和 10.06 t·hm-2,相比弃耕地阶段的碳氮储量分别增长 51.88%和 30.31%;各演替阶段 0~30 cm土层SOC储量占 0~70 cm土层的 64.02%~73.68%,TN储量占 64.73%~78.55%;0~70 cm土层C/N在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灌丛阶段最高,为 9.56;0~30 cm土层 C/N在乔木阶段最高,为 9.98,30~70 cm土层 C/N相对较低;土壤 NH4+-N储量以灌乔阶段最高(0.103 t·hm-2);土壤NO3--N储量以弃耕地阶段最高(0.076 t·hm-2),其次为灌乔阶段(0.038 t·hm-2);土壤SOC和TN储量与土壤NH4+-N、NO3--N和T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土壤SOC储量与土壤TN、TK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TN储量与土壤SOC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N与土壤SOC、TN和NH4+-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T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TK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可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含量与储量(P<0.001),对 0~30 cm土层的碳氮含量与储量、C/N的影响比在30~70 cm土层更明显.土壤碳氮储量与土壤养分循环存在一定关联.随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到灌乔阶段,土壤碳氮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达到峰值(P<0.001);植被自然恢复对土壤质量提升显著(P<0.001).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in Typical Communities of Natural Restoration and Succession of Vegetation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natural secondary forestnatural successioncarbon and nitrogencontent and storage

张跃进、李沁谊、王好才、时伟宇

展开 >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喀斯特地区 天然次生林 自然演替 碳氮 含量与储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41975114cstc2021jcyjjqX0025

2023

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林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2
ISSN:1001-7488
年,卷(期):2023.59(7)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