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判断——兼与李爽商榷

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判断——兼与李爽商榷

扫码查看
在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常态化的新趋势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和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旅游业在中国长期被作为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产业看待,人们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依据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均出现不少问题.文章检视了已有研究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理论认知的相关论点,着力分析了李爽等的旅游公共服务论所存在的核心概念认知矛盾、理论理解和实践判断偏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从5个W和1个H的角度阐述了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外延、属性、服务的对象与供给主体、供给机制与时空条件.文章认为,旅游公共服务的主体内容体现为旅游基础设施、目的地推广、旅游权益保障三大方面;其本质是公益性服务,服务供给机制和方式的多元化并不等同于责任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旅游者的共同需求和目的地公共利益的性质及其客观存在,决定了旅游并非纯粹市场化领域,政府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是正当的,也是应该的.当下中国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问题不是过多,而是欠缺与低效并存.旅游行政部门虽然承担着最大、最多的公共服务职能,但对这一职能的性质、内容和功效的认识并不到位,与旅游者的期望和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Judgment in Public Tourism Services:Discussed Concurrently with LI Shuang

徐菊凤、潘悦然

展开 >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旅游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 目的地管理

国家旅游局2010年重点项目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计划人才资助项目共同资助

10TABK006

2014

旅游学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学刊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013
ISSN:1002-5006
年,卷(期):2014.29(1)
  • 57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