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节庆形象概念的皮尔士符号学分析——广州"波罗诞"案例

节庆形象概念的皮尔士符号学分析——广州"波罗诞"案例

扫码查看
节庆形象研究目前大多脱胎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未能充分反映节庆形象概念的独特内涵.部分已有研究强调了节庆形象作为一个总体印象的特点,启发了研究者引入皮尔士符号学这一在理论框架上注重整体性的方法来对节庆形象概念展开探讨.借鉴由"再现体-对象-解释项"构成的符号过程三元整体框架以及围绕解释项的阐释衍义分析的方法,并以广州传统民俗节庆"波罗诞"为例,该研究分析了政府、媒体、村民、游客、学者等社会群体有关同一节庆的阐释差异.研究发现,在"波罗诞"这一统一的节庆符号之下,存在着"波罗诞可被赋予新涵义"和"波罗诞不可被赋予新涵义"这一针对节庆形象的对立解释;而要更好地理解或定义节庆形象,必须综合考察它与节庆活动以及社会群体解释之间共同构成的符号过程.从皮尔士符号学角度,该研究建议从整体上将节庆形象理解为嵌入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跨越不同社会群体的对于节庆活动的一种符号阐释互动.
Peircean Semiotic Analysis of the Festival Image Concept:A Case of the Boluo’s Birthday Festival in Guangzhou, China

张骁鸣、王骏川

展开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珠海51908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节庆形象 符号学 符号过程 解释项 阐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

41471123

2018

旅游学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学刊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013
ISSN:1002-5006
年,卷(期):2018.33(10)
  • 10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