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克隆法检测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比较研究

克隆法检测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比较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研究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体内和体表携带细菌情况,并分析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与环境的关系.方法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采集的美洲大蠊为材料,16S rRNA V3~V4高变区为目的基因,每个地点选4~5个作为平行样本,采用克隆法对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研究,并对细菌种类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从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共检出细菌139属202种,其中致病菌22属44种,44种中有11种为共同携带的细菌.港口采集的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为55属65种,其中致病菌16属21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2种;居民区为73属86种,其中致病菌13属19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为0;医院为68属101种,其中致病菌15属25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2种.结论同一地点采集的美洲大蠊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不同地点采集的美洲大蠊携带相同种类的细菌所占比例均较低,很难确定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种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该研究从蜚蠊体内外检出较多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医院、口岸等部门应加强蜚蠊的监测与防制,防止疾病的传播.
The research of bacteria carried by Periplaneta americana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y cloning method

单振菊、邱德义、陈佩、岳巧云

展开 >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中山528403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蜚蠊 细菌 病原体

国家质量基础项目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

2016YFF02032052015A050502009

2017

媒介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媒介

ISSN:1007-0923
年,卷(期):2017.28(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