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地之动——一种回归自然的动态雕塑创作参考路径

天地之动——一种回归自然的动态雕塑创作参考路径

扫码查看
近年来,在中国的雕塑界举办了一系列关于动态雕塑的主题展览,如笔者曾参与过的"2017天行意动·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青岛2022·中国当代动态雕塑(装置)邀请展"等.此外,国际动态艺术协会中国分会也于2022年宣告成立.这表明,动态雕塑这个学术理念正逐渐在雕塑界获得重视.说到动态雕塑,可能人们的第一反应会认为它属于技术型的艺术,或是一种具有较高技巧的艺术形式.不过,技术特性不能完全体现动态雕塑创作的全貌,根据多年对国内外相关艺术领域的观察,笔者认为在强调技术性的当下,创作者们容易忽视动态雕塑的另一条创作路径——回归自然.一方面,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全面的科技浪潮下,人们会产生向往和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如今各种艺术类型不再泾渭分明,跨类型的创作方式也为动态雕塑创作拥抱自然提供了可能.

占研

展开 >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动态雕塑 科技艺术 雕塑创作 艺术语言 艺术与自然

广州美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

23XSC03

2024

美术学报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学报

影响因子:0.133
ISSN:1004-1006
年,卷(期):2024.(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