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20世纪前期中国学人外文论述中国绘画概观(1914-1949)*(下)

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20世纪前期中国学人外文论述中国绘画概观(1914-1949)*(下)

扫码查看
了解中国绘画在全球艺术史上的地位,离不开一个历史的角度,包括中国学人从20世纪初开始用外文论述中国绘画的成就和要点,它们在国际中国画艺术市场和人文艺术学科发展中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尤其是以粤籍名流如潘飞声(1858-1934)、吴衡之(1871-1934?)、王宠佑(1878-1958)、谢缵泰(1872-1937)、郑天锡(1884-1970)、林文铮(1903-1989)等显示的"广东模式",跨越学科,登高一呼,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其目的不仅在于改变旧有的"西学东渐"的单一叙事结构,挑战东西方双向互动中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且增进我们理解从20世纪后期到千禧年以来中外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交流的全面展开,促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洪再新

展开 >

美国普吉湾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

东学西渐 中国绘画 全球艺术史 广东模式 跨语境范畴

"中国画学研究"国家课题子课题

20ZD13

2024

美术学报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学报

影响因子:0.133
ISSN:1004-1006
年,卷(期):2024.(2)
  •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