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对蒲鲁东的两次批判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对蒲鲁东的两次批判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程研究,需要重视其中的蒲鲁东因素.在《贫困的哲学》中,蒲鲁东基于构成价值论的货币观,由于吸收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外观.19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蒲鲁东的货币观及其银行改革实践,对马克思科学价值理论的建构产生了双重刺激,具体演化为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与《反思》中对蒲鲁东货币观的两次批判.对蒲鲁东货币观的初次批判,使马克思公开转向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从而锚定了科学价值理论的批判性理论起点,但受李嘉图影响,马克思此时的研究视域依然局限于流通领域;对蒲鲁东货币观的再批判,则使马克思真正进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视域,从而深化了科学价值理论的方法论基础.这两次批判及其取得的理论进展,在马克思迈向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铮
展开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蒲鲁东
货币数量论
《哲学的贫困》
《反思》
出版年:
202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813
ISSN:
1004-5961
年,卷(期):
20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