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语义分析——基于隐喻转喻机制和物性结构理论

汉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语义分析——基于隐喻转喻机制和物性结构理论

扫码查看
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语料,本文基于物性结构理论和隐喻转喻机制,对汉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进行研究,详细探究这些名词语素义和词义的关联,从中发现它们中词义形成的倾向性. 首先文章具体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物性结构和隐喻转喻机制,之后根据以上理论,对"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来进行分类.笔者将语料中的"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分成了两大类(显性关系和隐性关系), 在隐性关系中又将这些词分为两大类(隐喻和转喻)、八小类. 最后根据这些名词在类别的分布总结整体的倾向规律,显性关系明显多于隐性关系,隐性关系中语素义基于转喻构成词义的现象大于隐喻,而"心"作为汉语的基本词,其构词能力强,但本身语素义和所形成的词义的关系联系紧密.

涂亚纯

展开 >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隐喻 转喻 物性结构 双音节复合名词 "心"

2020

魅力中国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魅力中国

ISSN:1673-0992
年,卷(期):2020.(1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