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论人工智能的诗歌生产问题——以《阳光失了玻璃窗》为例
论人工智能的诗歌生产问题——以《阳光失了玻璃窗》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发布使人工智能实现了由生产媒介到生产主体的角色转换,这是人工智能的一项技术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对于文化而言,技术进步给文学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开拓了更丰富的文艺形式.可是,从文学的角度看,其作品甚至无法通过基本的文学鉴赏的检验.人工智能只负责生产,无法辨别作品的好坏,更无法为自己的作品负责.审美体验能力与审美自主性的缺失,使其作品的"诗歌性"也是缺失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其作品只能称为"类诗".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聂晴晴
展开 >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阳光失了玻璃窗
人工智能
诗歌
生产
出版年:
2022
美与时代(下旬刊)
河南省美学学会 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美与时代(下旬刊)
影响因子:
0.102
ISSN:
1003-2592
年,卷(期):
2022.
(1)
被引量
2
参考文献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