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国文学中的"荒野"内涵新诠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国文学中的"荒野"内涵新诠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荒野"是美国生态文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经历了数度流变.殖民拓荒时期的"荒野"与清教思想相融,被描述为超越文明界限的恐怖"蛮荒",受人敌视;发展至20世纪初,对"荒野"的敌视虽仍然存在,但也不乏对它的审美热情;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荒野"的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日益凸显."荒野"并非文明的对立面,它在数度流变后逐渐成为文明的一种形式,并呈现出生态美的意蕴.生态美视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荒野"的共生,原属于美学范畴内的体验"荒野"因而也具备了生态伦理学上的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江婧源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荒野
生态美学
生态伦理
生态批评
出版年:
2022
美与时代(下旬刊)
河南省美学学会 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美与时代(下旬刊)
影响因子:
0.102
ISSN:
1003-2592
年,卷(期):
2022.
(6)
参考文献量
13